Friday, January 25, 2013

全球央行政策新时代:美元向好


2013年01月25日 16:03    
文 / 慕阳
本文作者为瑞银集团外汇策略研究总经理Mansoor Mohi-uddin
现代独立央行仅追求稳定物价的时代即将结束。这一政策的分水岭事件可能孕育着外汇市场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为对1970年代和1980年代高通胀时期的回应,在过去20年里,全球主要央行一家接着一家的采用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使命。美联储和日本央行是最后两家没有正式盯住CPI的主要央行。但在2012年初,这两家机构加入了同行的行列。
然而,在过去几个月里,央行官员们不断拓宽自己的政策视野。这并不奇怪,毕竟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了,在这段期间,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调降利率降至近乎于零的水平并展开了量化宽松。但经济增长却不见好转,失业率高企,通胀率依然没有攀升的迹象。这一切导致了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放眼于维持通胀率以外的使命。
在这个央行政策的新时代里,上个月美联储表示将把低利率政策与6.5%的失业率临界限挂钩,即只要失业率维持在6.5%以上,美联储就会一直维持近乎于零的利率。此外,英格兰银行新任行长卡尼建议应该将提高名义GDP增长定为央行使命,而不是仅顾及维持物价稳定,通过考量经济的总体,即便通胀率已经暂时高于目标,央行仍有政策空间去促进经济增长。还有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通过不断施压日本央行进行宽松来实现对抗通缩的目标。这有可能导致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4月份退休后,下一任央行行长将会设定一个日元升值的上限,就像瑞郎那样。
在重新设定货币政策方向的时候,美联储,英格兰银行以及日本央行可能会追随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以及欧洲央行的步伐。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拿大央行削弱了调整官方利率的优先性,即只有特定经济发展目标达成后,才会考虑调整利率。从2011年开始,瑞士央行将欧元对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盯在了1.20这个位置。而从去年开始,欧洲央行也通过宣布OMT购债方案来对抗欧元分裂的风险。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传统型的央行仍然将维持通胀水平定为自己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这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新西兰央行,瑞典央行以及挪威央行。这导致了全球的央行们在政策问题上正在产生分裂,并将有可能在未来5年对外汇市场造成以下三种影响:
首先,未来投资者在预测央行行动的时候必须关注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而不仅仅是通胀目标。这其中可能包括美国失业率,欧元区主权国债息差,英国名义GDP增长以及日本和瑞士央行的外汇储备。
其次,瑞士央行和美联储早期的经验表明如果货币政策从控通胀转向更广的范围,该国的货币会首先贬值。这是因为货币政策将可能被更长时间地维持在宽松水平,但从长期来看,当增长恢复后,资本流入亦会导致本币升值。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外汇市场的波动。因为当央行改变政策目标时,投资者也会改变策略。
从短期来看,在货币政策转型期,日元是风险最高的币种。相反,2013年美元将会是最具抗跌性的币种。随着美国经济不断复苏,页岩气和页岩油产量井喷式增长,美联储不太可能长久维持量化宽松政策。
这导致了欧元和英镑处于美元和日元中间的位置,这两种货币在今年将可能被央行进一步削弱。如果欧洲央行最终启动了OMT政策购买成员国主权国债,它的资产表就会迅速膨胀。而英格兰银行也一样,如果英格兰银行最终认为名义GDP的重要性大于通胀率,那么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便会再次下令启动印钞机购买英国国债。这些风险在2013年将使得美元备受追捧。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