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央行印钱必然导致通胀?

2012年09月18日 09:59   
文 / xiaopi


是货币的供大于求而非货币供应总量推动资产价格或商品及服务价格上行。

上面这句话来自于摩根大通的Flows & Liquidity团队上周的报告。

在报告里,分析师聚焦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并且指出将其作为衡量货币供给增速指标是明显误导的。所谓“误导”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大都能影响实体经济以及货币总量。

自雷曼破产之日起,G4(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增加了125%。但同期,货币供给(M2)仅增加了33%。

在过去一年里,G4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增加21%,但G4的M2实际收缩了1.8%


这显示出央行货币机制传导机制的堵塞。下面的报道,或许正是这一情况在美国的体现:

美国银行业按揭申请积压 QE3效果或因放贷缓慢减弱

一个意料之外的因素可能会让美联储精心设计的开放式QE3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各大银行表示,美联储向美国经济核心注入援助的企图,可能会因为银行不能及时处理抵押贷款申请而削弱,这将使得住房贷款利率居高不下。

上周美联储宣布将在新一轮开放式量化宽松(QE3)中购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BS)。

QE3部分旨在降低抵押贷款成本,但据FT援引银行业人士表示,这方面的影响将受到缺乏信贷人员的制约,在没有专职员工处理业务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不愿削减抵押贷款利率。

一家知名银行高管匿名表示:“短期而言,QE3对顾客几乎没有传递机制。发放者积压着大量贷款申请。”

因此,投资者应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相关数据保持警惕。然而摩根大通的团队还指出,甚至连货币供给的数据也是不够的。摩根大通认为,不考虑需求端的情况,是无法衡量货币政策扩张对通胀的潜在影响。

货币存量经常与货币供给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事实是我们不清楚可观察的货币存量数据反映了货币的供给或需求。事实上,如果供需总是保持平衡的话,这一数据可能同时反映了供需两端的情况。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可观察的货币存量数据作为“货币供给”,并找出中期的与“货币需求”相关联的货币存量目标。

摩根大通对G4的货币供给和需求建模,这一模型非常粗略,但得出的结果非常有趣。


由上图可见,货币的供需看起来趋向平衡。

这表明,当前的情形在理论上是最佳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因为央行的货币刺激措施的影响最大化。

当然,如果银行愿意多雇一点人来处理抵押贷款的话...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相关文章:
高盛奥尼尔:美联储的“震慑”怎样影响投资者
麦嘉华:瞧瞧伯南克干的好事 美联储将毁掉整个世界
QE3:美联储的政治风险
经济学家认为QE3不会使美国的“钱海”涌入新兴市场
证券日报:中国央行拆招美联储QE3 或选择按兵不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