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1, 2012

2011白銀投資市場總報告(下)


5. 實體投資

5.1概述
這一章將闡述關於散戶投資人對小量銀條、銀幣的需求。這個部分並不包含工業上的需求,也不包含紀念幣等等的部分。即使紀念幣這個部分占了實體需求總量的25%,但這個部份的主要需求對象為收藏家而非散戶投資人,所以當然也就不在這邊我們所討論的範疇內。

美國與德國主掌了全球的實體白銀市場;比較值得注意的例外是08年的印度,當年印度市場對銀條的購買超過了3,100噸,但是隔年則立刻經歷了負投資的現象。與印度不同的地方是歐美的實體條塊市場(可見下面兩張圖)不僅沒有經歷到這些波動反而穩定的成長並時常締造新的佳績。

就中國來說,還只剛開始運行兩年的市場需求相對來的謙虛許多;因此很難去估算這個市場真正的需求量還有多少,也無法去預想將來中國市場是否會發展到像美國或德國的實體市場一樣的規模。後面我們還會討論到日本的市場,雖然這部份市場相對來的小,但剛好可以拿來與日本具規模的黃金投資來做個對比(雖然目前日本黃金市場也面臨看空的情形)。

5.2 北美市場
北美的實體白銀市場主要以美國為主,而美國最近在他們的鷹揚銀幣以及白銀條塊上的利潤相當可觀。然而這幾年美國所生產的銀條、銀幣並非皆由國內市場所吸收,歐洲國家如瑞士、奧地利,當然還有最可觀的德國都是美國銀條、銀幣的主要進口國。

這幾年來美國本土對於銀條、銀幣的投資有著相當不同的趨勢。先就銀幣市場來看,原先1999-2007年的產量一直維持在一個非常穩定的水平,約292噸的年產量,然而隨後產量則隨著需求則開始增加,到了2008年增加到了615噸,到了2010年更增加到了1,079噸。到了2011年,需求已經超過了1,275噸的鷹揚銀幣需求量,預估將會比2010年成長20%左右。

美國鑄幣廠必須要有辦法提升足量的原料來滿足需求(而且除了一般鷹楊銀幣之外,還要供應每年紀念幣的需求),當美國鑄幣廠面對如此巨額需求量的考驗,對其他的鑄造廠而言,剛好讓它們有機會能夠提高自身的市場佔有率。

投資人對於美國鷹揚銀幣這幾年的購買數量不斷上升。但根據調查顯示,歐洲國家這幾年是鷹揚銀幣購買的大宗,我們預估歐洲國家購買的美國鷹揚銀幣大約佔美國總供應量的20%-30%,然而這個數據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美國本國自身的需求量在下降,而非如預期的幾乎所有供需都在美國境內交易。在推估美國散戶的銀幣投資數據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其他的主要的金銀幣市場狀況。

GFMS所擁有的白銀資料報告顯示,維也納愛樂銀幣、加拿大楓葉銀幣、澳洲笑鴗鳥銀幣、生肖銀幣、無尾熊銀幣等非美國生產的銀幣在北美的需求量上漲至377噸。再加上我們原先預計的美國本土鷹揚銀幣,整個北美的散戶對於實體銀幣的需求在2010年預估達到1,025噸,比前12個月還要成長了20%。在今年第三季後美國零售的需求升高,現有的數據顯示這一年內銷售大幅上升近60%,約3,500萬盎司(1,093噸)。

對散戶投資市場而言,這個部份原本主要是以100盎司的白銀條塊為主。然而最近,白銀價格上升的主因來自於小單位銀條以及一盎司的銀幣,這種商品主要針對的是投資規模較小的散戶投資人。美國銀條零售市場需求的規模量化程度從原本2008年平穩的1,200萬盎司(370噸)上升到2010年的高峰,2,700萬盎司(840噸),但隨即回落到2010前估計的2,400萬盎司(750噸)。然而,2008年並不應該被視為銀條需求歷史上的一個基準,因為當年第四季出現了高度成長的需求。換句話說,2008年之前已經預估可以看到銀條的需求約下降1,200萬盎司(370噸)。2009年零售市場的實力增強的跡象伴隨著許多競爭對手,包含私營鑄造廠的進入而湧現。但是其中也有許多業者的生命週期十分短暫,畢竟這個行業如果沒有足夠的信譽是很難讓消費者放心投入資金購買商品的。

上述的小型條塊以散戶為主要的投資者,但如果像以1,000盎司為單位的大型條塊來說,投資的對象便是大型機構與高資產族群並在店頭市場交易為主。因為店頭市場的缺點是缺乏透明度,導致很難確實去估計正確的交易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根據北美市場對於保險庫需求的大增,我們可依此判斷大型實體條塊的交易需求必然是上漲的。

北美市場除了美國還有加拿大,並以其1盎司的楓葉銀幣最為有名。就像其他的地方一樣,加拿大楓葉銀幣這幾年的需求快速成長,在2010年時成長了至少50%;而2011年則被看好會有更高的成長幅度。雖然銀幣的需求在加拿大蒸蒸日上,但相反的小型銀條的需求量卻一直表現平平,一年成交量約略少於30萬盎司(9噸)。



5.3 歐洲市場
就歷史脈絡來看,歐洲對於實體貴重金屬的收藏投資主要焦點都放在黃金上頭;與之相比,白銀相形失色。會導致這種情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在2000年之後黃金不必再繳納增值稅,然而白銀卻沒有被免除;而且白銀身為貨幣性資產的這個特性對歐洲人而言並不如美國如此的深植人心。雖說如此,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的這幾年間,在歐洲的實體白銀市場就跟黃金並駕齊驅的往上竄,除了因為身為避風港的特性之外,白銀還有一個吸引投資人的特點就是比起黃金,它的槓桿來得更高、獲利空間更大。歐洲的散戶部門去年一整年的實體白銀投資需求的上漲都反映出了主權外債以及歐元區危機的問題。整個歐元區去年的整體需求上漲了20%,相當於1,550噸的成交量。

德國是全歐洲最大的白銀投資市場,瑞士排名第二、奧地利排名第三。雖然說德國是最主要的白銀需求國,但其他國家如英國、比利時也具有相當的實力。英國除了依靠自己本國的銀產量外還依賴從歐洲其他國家的進口,進口品主要以一公斤與五公斤的條塊為主,而散戶投資人通常偏好前者。

比利時則是在09年時曾有值得關注的實體白銀交易紀錄,主要的商品以自家生產的一公斤條塊為主。往常,在比利時投資白銀會被課21%的增值稅,因此大部分的比利時人對黃金更有興趣;然而09年時的金融危機讓比利時人不得不轉進白銀市場,成長幅度儘管不大但值得一提。

在瑞士,燒鑄的一公斤條塊是散戶投資人的最愛;而有些高資產族群也會投資五公斤的條塊,但整體而言占的比例不多。較美觀的壓鑄條塊在瑞士也享有一定比例的市場,除了一公斤的條塊商品之外還有以100克為單位的產品。瑞士的實體白銀在2010年與整個歐洲市場的成長步調同步,並在2011年持續走多。與德國不同的地方是,德國多為進口產品,而瑞士則能夠自給自足。

奧地利對於白銀的需求除了本國的商品之外還包含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產品。不論是條塊或是銀幣,白銀投資在奧地利一直以來都被高達20%的增值稅給壓抑,雖然如此,面臨了金融危機之後白銀的需求仍然呈正向成長,而奧地利著名的1盎斯愛樂銀幣一直到08年才問世卻已相當有名氣。

在德國,投資白銀條塊須繳納19%的增值稅,而銀幣則只有7%。這個現象當然導致了銀幣為德國實體白銀市場的投資大宗(即便銀幣的溢價遠高過於銀條,但很顯然的19%的增值稅遠比溢價更來得嚇人)。一般而言,像這種高額的稅務會讓投資人對實體市場卻步並轉向ETFs以及其他稅率較低的工具。雖然將實體白銀資產放置海外能免除稅務問題,但通常傾心於實體條塊、銀幣的還是那些擔心人為交易風險的中小型的投資人。如果單獨談到銀幣這個工具,GFMS統計銀幣在全國的需求量從2009年的1,000噸成長至2010年的1,180噸;除了來自本國自身的供給外同時也仰賴進口。

除了銀幣以外,過去三年內德國市場對於銀條的需求也大幅成長;而這個成長要歸功於1公斤條塊的亮眼表現,雖然5公斤條塊也是有它的市場。投資人對於銀條大小喜愛的差別主要來自於投資的目的與投資人本身的類型,而非溢價的高低。此外,如果是因為擔心經濟情勢可能崩盤而購置白銀資產時通常會選擇較小單位的產品。

很難去準確的預測德國散戶對實體白銀條塊需求的正確規模,但我們大約粗估在2010年約是120噸左右,而這個數量幾乎完全仰賴進口。我們預計在2011年德國散戶投資者的需求量將增長到大約150-190噸。在2009年底推出的15公斤條塊似乎提振了國內市場的購買意願。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引述的數字並不能夠完全代表整個的實體市場,因為以上數據並不包含投資者所購買的LGD(London Gold Delivery Bar)1,000盎司條塊;而這些大部分由店頭市場所經手的條塊經常都是免增值稅的(雖然極少的散戶投資人有辦法參與其中)。除了店頭市場之外另外也有可能構過特殊的投資工具來購置這種條塊,並常被分別存放在免稅的倉庫裡。



5.4 中國市場
廣泛而言,中國白銀投資活動主要是被局限在實體投資的部位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期貨交易。這兩者都從2010年以來開始表現突出,儘管發展的原因相當迥異。

在散戶方面主要是以投資銀幣為大宗,而銀條的投資原本是在限制中,一直到09年的七月才被政府開放。有鑑於以往在中國出售的銀幣大多為紀念幣,因此投資人過去必須承擔相當高的溢價。投資銀幣的市場需求雖然有上升的趨勢,但在過去幾年的成長仍屬相對穩定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2009年7月中國政府釋出了白銀條塊的投資機會給人民,並推出各種尺寸的銀錠,從500克、1公斤、2公斤到5公斤都有,且純度皆為999,並開徵增值稅。當下最流行的尺寸是1公斤與3公斤的條塊。雖然銀條市場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銷售利潤,但估計到最近才開始超過國內銀幣銷售總量(2010年國內銀幣總產量 ,包括出口,近120噸,而銀條則為160噸。)

在過去,白銀在中國市場與黃金的共通點是銀條與銀幣幾乎都由國營的專門鑄造廠生產,直到2011年才開始有國外廠商以合資的方式進駐。而對進口金銀條塊硬幣等產品開徵稅收將有助於當地金幣銀幣的生產,並有助於迴避增值稅。2011年預計銀條市場的需求也會有不錯的成長,目前粗估將成長190噸的量。即便在2009年中期才開放的中國白銀市場還在初生的階段,如果考慮到該國通膨現象的隱憂以及保持強勁的價格預期,都建議保持看多的立場。

5.5 印度市場
雖然2008年印度的投資活動激增,銀條和銀幣的需求卻仍然相對低檔。這顯示了印度人偏好以珠寶和銀器作為投資的工具而非條塊和銀幣。然而不久後這個情況就因為外在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了轉變,銀條與銀幣的需求開始湧現。此外,投機動機帶來了投資需求,白銀的價格因此被預期能夠有強硬的支撐並通過層層障礙持續上漲。

然而在2008達到成交量的新紀錄3,024噸之後,同年印度白銀市場卻開始面臨了顯著的波動,這波不穩定完全反映在預期價格的變化上,而且隨即讓多頭市場轉空,以至於2009年的成交量只有1,300噸,到了2010只剩下900噸。2011年白銀市場開始轉強,但5月中旬左右一波價格修正又讓需求轉弱。儘管如此,白銀第一季強勁的表現讓投資人相信足以消彌掉後半年的走弱,並締造整年度1400噸的投資量,跟2010年相比成長了55%。

分別回顧過去三年來每年的投資態勢。2008年印度白銀市場面臨了一個空前的投資規模,但隨即在同年內價格便下修了三分之一,來到 17,000盧比 /公斤。然而,一年後銀價再度攀升至 26,000盧比/公斤,接著又來到30,000盧比/公斤的價格,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大量獲利了結的撤資。2010年,投資者大多在八月份重新進入市場,然而那時候的價格已經來到40,000盧比/公斤的高峰,相當於在一年內又漲了三分之一。事實上,銀價在過去八個月來一直徘徊在30,000盧比/公斤的大關,在2009年那一波撤資下殺後,銀價很快的又重新飆高並在幾個月後突破40,000盧比/公斤;而這波強勁的漲勢也吸引了相當多新的投資者進場,並有利於助長下一波價格的推高。



5.6 日本市場
在過去,日本的白銀投資一直都極為保守, 2000年至2007年間平均年估計需求量在5噸以下。黃金市場相比之下則大得多,但在過去五年來整體表現走空並維持了超過十年的滯銷狀態。儘管過去歷史不盡如人意,白銀卻在近年轉空為多並在2010年來到了10噸的新紀錄。白銀的需求之所以會上升主要是因為它的價格相對黃金而言來的友善許多,讓許多投資人在08年雷曼兄弟事件以及09年的信貸危機後將其當成黃金的替代投資品。雖然從2011年至今,以總體經濟學的觀點而言,全球經濟情勢仍然非常適合貴金屬投資,但之前高升的白銀價格讓投資人紛紛獲利了結並導致需求下降。

日本白銀市場的主要投資標的是像1,000盎司的LBMA銀磚,因為站在生產的立場而言,小型的條塊在成本上往往無法達到最高的效益。LBMA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品牌,雖然近期許多較小的供應商因應上升的需求又重新開始生產自家的產品。然白銀相對於黃金與白金(鉑)而言因其較低的價格以及儲藏的問題(白銀的體積與前述兩者比相對的大很多,因此在儲存上需要更多的空間)而較不利於獲得投資者的傾心,然而日本政府對於黃金零售市場的嚴格管制卻有助於白銀的流通進口。然而總歸而言,白銀零售在日本而言仍是一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利基市場。

6. 銀礦業類股

6.1 概述
白銀價格之所以在2010與2011年年初大幅上漲的關鍵是因為實體銀條、銀幣以及ETFs相關的投資需求。然而,實體或類實體的投資商品並非投資人可接觸到的唯一工具。礦業類股提供給投資人另一種選擇。白銀礦業類股的投資特性與其他的礦業都不同,但伴隨著銀價的上揚,它往往能提供給投資人豐碩的成果。

6.2 內容
銀礦業類股基本上是當銀價上漲時利潤會直接反映在業者的損益表上,當生產成本等其他所有事情都維持不變時,銀價的漲幅會導致利潤的上升,而這些利潤可能會被業者拿來投資於該公司或分配紅利給股東。對這些股東而言,銀礦業的吸引力便是來自於當銀價上升時他們所持有股份的資本利得以及每季的分紅。



白銀價格在前一段時間來到近歷史高位,然而生產的單位成本並沒有以同比例增加,也因此銀礦產業的利潤在近幾年急劇增加。由於銀礦本身的性質,銀礦業者在挖掘銀礦時通常會在礦脈附近找到其他的金屬而順便生產其他的礦產,而這個特性則有效地為生產者提供了天然的避險措施,以避免銀價或其他任何它們所生產的礦產價格在市場上劇烈波動的風險。2008年時白銀年平均價格為每盎司14.99美元,而銀礦生產成本約為每盎司5.20美元,這一來一往便能夠創造出每盎司9.79美元的利潤。到了2010年,雖然平均生產成本來到每盎司6.00美元,但相對於市場上每盎司20.19美元的銀價;銀價本身上漲了 35%,而廠商的平均利潤則增加了45%。這是銀礦業公司提供比直接擁有貴金屬更大的槓桿效應。

自2011年初以來,白銀價格一度幾乎要超過每盎司50美元,儘管這個高點馬上被一個強烈的回檔力道給打破,但在接下來幾個月中仍維持在每盎司30-40美元的範圍徘徊。因此,到2011年底為止,銀礦業者都享受到了非常大的利潤。有了獲利的現金部位,業者便能夠決定是否要致力於擴大現有的產值,探勘新的礦脈或進行併購。此外,銀礦業者也可能會將多餘的利潤以股利的方式發放給股東或是用來將股票回購。

6.3 銀礦業類股的風險
銀礦業類股所提供給投資者的多樣選擇性以及較高的槓桿效應,理所當然的就伴隨了比起持有實體白銀更高的風險;因為業者從每提煉出一盎司的白銀到將它推置到市場的過程裡都必須面臨到技術層面、管理層面以及財務方面的風險。而業者在精確估計他們礦石存量以及開採加工時的獲利等等面向時常常會面臨重大的考驗。

風險也根據不同的礦場或其礦脈的生命週期而有所改變。前置工作的業者必須做好技術層面,生產前置作業以及發展規劃等等方面的風險管理並維持本身營運在預設的參數值內,並計算好營運成本與風險承擔部位以及資金上的調度等等,而這有時候會是一個艱難且漫長的過程。因此這類型公司的風險與回報率都比單純製造生產的公司來的更大。

6.4 投資基準
當投資人評估自身風險接受程度並決定將銀礦業類股納入自己的投資組合時,會有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需要投資人來下決策,譬如:哪一支股票符合他們對於規模和流動性的要求。散戶投資者通常會依照個人喜好來選擇投資標的;另一方面,大型投資機構的經理在投資這個項目的時候會嚴格的遵照該標的物的市場價值以及資本結構等等數據來制定投資策略。同時投資標的的資本規模也是基金管理者必須被限制決策的重點考量,這也代表了有些標的市值可能高過實際程度。

此外,當基金經理人要進場時一定會確認該公司有足夠的流通股數讓他們能夠在不影響價格的條件下進入而且所持有的部位比例不會太高。基金之所以為基金是因為想得到充足的流動性,(股票交易量是以天為單位進出),才能讓他們在認為是正確的時間點進出卻不影響市場,因為他們不希望他們的動作對價格有所波動,並進一步對他們的獲利有所影響。

6.5 投資機會

在準備進入銀礦業類股的投資市場前,投資人遇到的第一個挑戰便是挑選一個合適的礦業公司當作標的。每年由單純產銀的銀礦公司所開挖出來並進入到市場的白銀相對於全球白銀市場而言其實只占很小一部分,然而全球不只生產白銀的銀礦公司卻令人吃驚的多。事實上,就數據上來看,在2010年全世界的白銀總產量有70%是金礦公司或其他礦產公司所開挖的副產品。

2010年世界上最大的白銀生產商是BHP Billton,產量4,660萬盎司(1,450噸),相當於全球產量的6%。其中在澳洲的坎尼頓銀礦便貢獻了3,860萬盎司,相當於1,200噸的產量(但另外也產更大量的鉛和鋅)。這表示,對BHP這家公司而言,開採白銀的利潤在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上並不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其他的大型白銀生產商包括像是KGHM Polska Mied?,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Kazakhmys plc...等等。跟BHP一樣,這些公司對投資人而言都不是非常理想的白銀業類股投資選擇,因為基本上,白銀都只是這些公司的副產品。

近年來有一個非常大的白銀礦業公司成立:Fresnillo plc。Fresnillo於 2008年5月與墨西哥的Penoles’分拆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次公開募股(IPO)便籌集到18億美元,相當於22.9%的股份;母公司Penoles則保留多數股權 。Fresnillo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銀礦公司,2010年的年產量為3,860萬盎司(1,200噸)。這家公司在三年內為股東賺取了相當多的股本,從原本剛上市的80億美元到2011年年中的200億美元左右。Pan American Silver, Hochschild Mining, Coeur d’Alene Mines, Compania de Minas Buenaventura, OJSC Polymetal 以及 Hecla Mining,這些是全球排名前20名的白銀生產商,每一家都有著超過15億美元的市值。然而,即便如此,其中的一些公司嚴格上來說仍不能被列為專門的白銀生產商,因為它們同時生產大量的黃金或其他基礎金屬。

當一家銀礦業公司如果能更專注在只生產白銀,即便是資本較小,投資人應該也會更願意去選擇這類的投資標的。近年有許多這類型的公司,雖然相對較晚才進入這個市場,但往往能提供給投資人更大的獲利成長機會。以下舉一些公司給大家參考,Silver Standard Resources, First Majestic Silver Corp, Silvercorp, Endeavour Silver, Fortuna Silver Mines, Great Panther Silver 以及 Excellon Resources。這些公司裡頭有很多都佔地利之便,也就是位於2010年世界上最大的產銀國 - 墨西哥境內。

另外有一些公司還在開發礦脈而尚未成為真正的生產商。這些公司有效地提供了白銀原料的投資機會,但這種投資風險相對來的高很多。

最後,撇除傳統的礦業股不談,對於那些尋求純白銀開發公司的投資者,市場上還是有一些選擇,如Silver Wheaton Corporation便是一家這樣的公司,預估市值110億美元。Silver Wheaton Corporation的收入來源超過 90%是從白銀產品,然而它本身卻不是從事銀礦開採,而主要是替這些礦業開採公司融資為本業; 它的主要收入是透過長期的合約用預先付款的方式以固定的低價從銀礦業者那收購白銀。它的股東便能夠從白銀價格向上的波動中受益,而且因為它的上游廠商的開發成本並不會受到銀價波動而改變,因此能夠同時不受任何成本壓力的威脅。



上面的表格是各家以白銀開採為主的礦業公司或是其他以白銀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的市值、流通股數和平均每日成交量。和金礦類業股的波動起伏相比,這些公司股票的每日的交易量都大致相若。白銀價格在2011年表現的極為波動(波動的振幅僅低於1980年的水準),以致於投資決策的時機至關重要。2011年的平均銀價從低到高的範圍波動振幅高達77%。

6.7 結論
由於投資者都希望能夠投資於以生產白銀為主的銀礦業類股然,而能夠對應的投資標的數量卻不多;選擇綜合礦業業者的股票來投資讓投資者可以有較大範圍的選擇,可以選擇產業架構較齊全且較大的公司來作為標的,雖然相對而言風險也會更高。

基本上,投資者對風險的喜好將決定他們的投資策略;通常越年輕的投資人對於價格波動的接受度越高,而投機的傾向也越明顯。



7.私人持有的實體白銀部位

7.1 概述
在過去三十年中,私人持有的實體白銀條塊在白銀市場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並且至今仍舊不斷在加重它在市場中的地位,是白銀供需的樞紐。

從1990年代到2006年這一個區間,白銀市場呈現大量赤字的狀態,(這裡白銀市場的定義為銀礦的供應總量加上回收的銀,而需求量則不包含紀念幣以及獎牌用途的用量)必須要要依靠私人持有的部位才得以填補清算後的“差距”。例如,1990年至2004年這個區間,我們估計,私人的白銀庫存量共減少了9億7,800萬盎司,在這段時間內,赤字也有部分是因為政府庫存的傾銷,這個情形尤其是在1998年至2008年這段期間最為明顯。

到了2005年,情況有明顯改變。白銀市場長期以來第一次從赤字轉為盈餘;隨後便從只有2,400萬盎司(75噸)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歷史新高2億900萬盎司(6,504噸),隨後在2010年微微下修到1億9,000萬盎司(5,910噸)。因此,在1990至2000年期間走空的5億8,900萬盎司(18,300噸)很快得便被2001至2010年的多頭給抵消了。作為一個強勁的上升,這個成長卻是相當孤立性的。政府部門在1998-2010這個區間對白銀的持有部位總共減少了7億3,900萬盎司,超過 2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就未來的投資情勢來看,政府所持有的部分只會不斷的減少。而這個情形和黃金的狀況又呈現了鮮明的對比,官方機構和私人部門在黃金持有量上都相當的有分量,據估計在2010年底前政府部門所持有的黃金存量為9億3,200萬盎司(28,990噸);而私人部位則持有10億盎司(31,100噸)。

銀製品佔市面上私人持有白銀的最大宗,這一點跟黃金十分相似。然而下面會討論,只有累計很小量的白銀製品能夠迅速流動,而這個狀況與黃金剛好形成對比。

回首過去二十多年,自1990年以來在白銀相關產品所累積的白銀承購(銀幣不包含在內)總共超過了160億盎司(497,700噸)。然而,先撇開這總量不談,如果我們來討論其中的關鍵部份,我們會發現只有某一小部份的白銀額度可以被定義為準市場。首先,佔最大白銀製造總額比例的是以銀為關鍵性材料的工業產品(750億盎司,234,000噸)。然而在過去被運用在這個部份的白銀通常都無法回收而被丟棄,直到最近環境保護相關法條的實施才順便對白銀的回收產生正面的影響效果。因此實際上的白銀工業用量遠遠高於上述估計的數據。此外,那些環境保護相關法條的實施比起短期銀價上升更有效的推動了白銀的回收(長期銀價的上漲對於白銀回收這一塊會有比較有效的影響,但通常其他貴重金屬價格的趨勢也都會跟著走漲),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推斷出市面上白銀製品中的白銀存量很難擁有快速的流動性。



縱觀其他白銀製品產業,只有一小部分產業所使用過的白銀可以視為準白銀市場。雖然自1990年以來珠寶和銀器的白銀累積量近總量的三分之一(50億盎司/155,000噸),這部份的白銀大部分都在西方市場被消耗而成為高價零售業的代表。(印度在歷史上是最大的傳統銀器製造者,對銀器或珠寶的需求光是從1990年至2010年便超過了11億盎司。)西方的需求比較傾向於裝飾的性質,而不是投資,而這一點往往會減慢這些白銀回到市場的速度。這就是說,這一個特色今年已經在幾個西方市場被拿來做測試,看看是否能夠提高廢銀的回收(尤其是從珠寶部門)。雖然被回收的量有在提高,但相對於歐美國家每年消費的白銀總量以及目前全球的白銀存量而言仍舊是非常的低。

因此,總歸而言,市面上可以迅速有效流動的白銀製品存量比例非常的小。相比之下,私人所持有的白銀部位反而可以更加迅速的流入市場,所以即使私人持有部位遠小於白銀製品的部位,但他們更高的流動性意味著它們在白銀市場的角色佔有更大的重要性。



7.2 趨勢與遠景
我們對於白銀基本面的供需提供了一個貴金屬投資的指南。2012年預估在各個主要的投資領域都會超越2007年以來的高峰;然而,銀價的上漲會被穩定上升的銀礦產量抵消。因此,我們預計2012年的總量會維持跟去年差不多的水準,在差不多1億9,000萬盎司(5,910噸)附近。

上圖進一步表示私人持有的實體白銀的重要性逐漸上升。這表示在2011年底已知且可被識別的白銀庫存將至少超過20億盎司。簡言之,1990年至2010年具估計的銀幣產量共8億6,300萬盎司(26,840噸),再加上歐洲經銷商庫存總量在2010年底所估計的9億3,000萬盎司(28,930噸),就已經大約是18億盎司(56,000噸)的量了,而這其中還不包括在1975至89年內(這段期間的數據是不完整的,因此不可考)所鑄造的銀幣數量。

雖然這份報告聚焦在私人所持有的白銀部位上面,但這並不是單純只是代表想要投資白銀的私人部位,同時也代表了購買的動機。這表示白銀市場中私人投資部位的增加將變為一種廣泛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將成為銀價有效的支撐。


相關文章:
2011白銀投資市場總報告(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