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2, 2013

商品“死亡交叉点”(下)——高盛绝望唱多?


2013年03月12日 16:40    
文 / 莫西干
我们尝试从两个方向解读高盛的观点。
第一,如果你相信“大转向”正要发生,由不断改善的市场预期和就业增长趋势支持的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全面复苏阶段,那么高盛的观点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意义的。
然而,我们认为高盛的解释仍存在问题。以下是我们第二种解读。
首先,看起来高盛的分析师正在下注,政府推动的经济复苏最终将能抵消商品价格下滑的趋势,并恢复到危机前的上涨趋势。也就是说,危机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在这个情况下,过去4-5年累计的大量金融化商品库存将最终开始产生投资回报。
毕竟,过去5年在商品市场中,这种金融化的库存交易占据了重要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拖延足够的供应,在商品稀缺时,我们将能够通过2008年这样的情况获利。”此外,这样做会一直支持商品价格,并容许做多的企业保持盈利。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确定这就是事实。
大宗商品2013年的消费环境真的能象2007-09年一样吗?2008年商品价格走高,促使了多少制造企业和消费者转向其它的可替代消费品呢?全球系统有多大程度可以被重设?
从美国以旧车换现金计划淘汰高油耗的旧车,到全方位的产业现代化和降低产业能耗资源密度的淘汰落后产能趋势。从资源回收的趋势,到环境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关注。2008年到现在,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股市不断走高,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商品价格的表现就能部分反映,全球系统多大已经被重设。
归根到底,还是利润率的问题。
商品生产企业已经非常接近2008年商品价格暴跌的悬崖,因为当时它们突然面对负的利润率,和最终的负收益率。
商品负收益率和债券负收益率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的“资本毁灭”是有目的性的,通过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实现。最低效的参与者将被迫关闭产能,或简单地走向破产,留下更精简灵活的竞争者分享市场正利润率。
实际上,通过削减产能的“清洗”,可以使商品的利润率回到正区间。结果从来都能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当然,这就是资本主义。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1)重设在何种程度上发生了,这可以确定旧的消费和需求模型已经在哪种程度上过时了;2) 在何种程度上,商品金融化限制了清理产能的过程,这容许了更多的产业和企业保持存活,这样阻止了社会一次性地作出调整,解决商品资源的问题。
如果是后者,这意味着一种维持现状的倾向,包括了现有的利益集团和巨头的影响力。
如果高盛的观点是对的,这意味着危机完全没有改变什么。此外,世界没有从2008年的商品紧缺中学到任何东西。
商品行业的问题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商品行业都已经变成自我摧毁的行业。我们我要走向新的能源危机——这是很多商品分析师所预见的,一个系统不断重设的过程;要么产业继续挤压自己——生产的大部分产品为了金融化而不是消费,行业依赖投机者制造的正回报合成现金流而生存,这些投机者相信商品重设永远不会发生。
(重设在这里的意义是,世界的商品消费回到2008年时的模式)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