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11:30
文 / 歌珊
“今天是我的大日子,”沃伦·巴菲特(下称巴菲特)非常激动地说,“因为这是第44天,亦是最后一天接受放射治疗。”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9月15日,巴菲特在给旗下媒体行政高层的一次会议发言上,宣布自己将马上完成放射治疗。
巴菲特于2012年4月对外宣称自己患上了前列腺癌,他庆幸自己发现得早,因此不至于危及性命。尽管如此,外界始终担心他的健康状况,毕竟他已是82岁高龄了。
他26岁时开始创业,35岁即1965年时收购日后重要投资平台伯克希尔·哈撒韦(简称伯克希尔)公司,“股神”之旅拉开帷幕。如果彼时你花18美元买入了1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到2012年10月16日还持有的话,它的价格是13.4万美元,上涨了将近7500倍。
而同一时期,美国标普500指数只上涨了64倍。即便考虑通货膨胀,1965年的18美元相当于现在约130美元(贬值86%),如此算来,股价仍然上涨了一千余倍,也就是年均增长率超过2000%。
巴菲特99%的个人资产来自所持有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在全球金融海啸的2008年,他以620亿美元(约43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首位。他在2012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财富为440亿美元(约2800亿元人民币)。
他爱穿老式的西装,爱打蓝色或红色的领带,领口紧紧地卡着脖子,衣领总是蜷成卷儿。说起话来声音沙哑,咬字含混,说到一半常自顾自笑了,但语气间分明不容分辩。他在投资上非常保守,却又富有侵略性,在过去的一年中,他继续向人们展示了一副“令人难以琢磨”的形象。
保守的股票清单
巴菲特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滚着雪球,而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买卖清单依然沉闷。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2012年上半年,伯克希尔两度增持IBM、富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媒体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以及自由媒体集团等。
这些公司大多是巴菲特几十年来持续偏好的蓝筹股——安全系数高、被低估、表现稳定。“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一家好公司,比用一个好的价格买一个一般的公司,要明智得多。”早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就这样写道。他的这一信条贯穿他的整个投资生涯。
2012年上半年伯克希尔重仓购入的两只石油股——康菲公司的派生公司Phillips 66和最大油田设备制造商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ational Oilwell Varco)是其麾下两名基金经理的手笔;他增持的美国肾透析公司DaVita和媒体公司DirecTV,也都是旗下基金经理的旧爱。
伯克希尔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引起全球资本的跟风炒作。譬如受巴菲特青睐DaVita的影响,国庆假期后的中国A股市场对宝莱特等“肾透析概念股”掀起一轮热炒。2012年10月17日,宝莱特开盘不久再度强势涨停,新一轮炒作开始了。
不过,在新生代投资者眼中,巴菲特多少带有“老古董”的气味。
比如,巴菲特重仓持有富国银行(持仓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可口可乐公司),理由仅仅是“模式最单纯”——跟那些经营波动性极大的投资银行业务、销售复杂衍生品的银行相比,富国银行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借贷、按揭及服务费,因此在这一轮经济衰退中最早复苏。且其扎根美国本土,并无直接暴露在欧债危机等海外金融风险中。
“如果我只能买一只银行股,那绝对是富国银行。”巴菲特说。
浸淫互联网浪潮,根据点击率、眼球效应和对遥远未来的预期,而不是公司挣钱的能力进行估值,似乎并不是“老古董”所擅长的,也超出了他的掌控。
有几年,他过得并不好。1998年6月至2000年2月,伯克希尔市值蒸发44%,而美国股市却整体上涨32%。美国《巴伦周刊》甚至刊出封面报道《巴菲特,你怎么了?》。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不少基金经理资产缩水七成,巴菲特却得以东山再起。
此外,2009年3月至今,标普500上涨80%,而同期伯克希尔只上涨44%。2009、2010两年,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增长率都跑输了大盘。
但他依然执著于自己的投资哲学。
2011年伯克希尔年报里收购标准一项中,巴菲特仍然利落地提及“简单的商业模式(如果有太多科技,我们将无法理解)”。
以至于巴菲特2011年突然于高位买入IBM公司市值107亿美元股票时,坊间一片哗然。
“我没能赶早买入IBM,但这家公司的年报我已经读了五十多年,直到2010年3月的一个星期六,我才感到柳暗花明。正如梭罗所说:要紧的不是你看到的,而是你看到了什么。”巴菲特在2011年致股东信中写道。
巴菲特唯一授权传记的作者Alice Schroeder则持有不同意见, “想想1980年代巴菲特买可口可乐公司引起的轰动,迫使当时不得不暂时停牌,”她说,“现在给人的印象是,巴菲特不再用他过去聪明的头脑投资,而是仅仅选择那些保守的大市值股票。”
“相比苹果和谷歌,买IBM犯错的机会会少很多,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巴菲特说他不会买入苹果和谷歌股票,“当然也不会做空”。
不过,即便与比尔·盖茨交情深厚,巴菲特也从未染指微软股票。
“绝不迷恋杠杆收益”
那个在一套3万多美元买的房子里住了50年、在基维特大厦八层租用办公室50多年,永远吃不惯一点中餐、日料,只巴望着汉堡薯条的人,是巴菲特。但那个突然豪掷千金买下一架私人飞机的,也是巴菲特。
保守,绝非巴菲特的全部。
1967年,巴菲特收购国民赔偿公司,不久又用国民赔偿公司的“浮存金”(也就是收来的保费)收购了家乡的奥马哈太阳报。
这就像一个流动金库。“我们的保险业务继续为无数其他业务提供没有成本的资本。这些钱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可将之用于投资。”巴菲特在2011年致股东信中写道,如果赔偿损失的金额少于保费,那这将是一笔“负成本”的融资。
据上述报告测算,伯克希尔用自己的净资产撬动了1.6倍于己的资本。36%的债务来自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根廉价的杠杆——借款成本仅为2.2%,比美国短期国债利率还低。此外,巴菲特还利用美国递延税政策,加速资产折旧,延迟纳税高达280亿美元,这相当于是一种免息贷款。
伯克希尔已控股10家保险公司。尽管不时会出现一些承保损失——比如2011年的日本地震、澳大利亚水灾,作为世界最大的两家再保险公司,伯克希尔旗下的通用再保险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集团都为当地的保险公司提供了保险,但伯克希尔已经连续9年获得了承销保险的利润,总额高达170亿美元。过去的9年,浮存金从41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创纪录的700亿美元。
“保险是我们的一个好业务。”巴菲特不吝赞美之词,“你应该知道,我不做股票推荐。但是,我有三个建议,可以帮助你们(指网站读者)真正的省钱。”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网站上写道,“我建议你们给这三家伯克希尔的子公司打电话:GEICO、波仙珠宝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内布拉斯加人寿保险公司。”
其中除了波仙珠宝,其余两家皆为保险公司。
而巴菲特四位可能的继任者中,有两位来自保险公司——GEICO的CEO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集团的总裁。
巴菲特长时间执著于自己的策略——用廉价的杠杆撬动低风险的股票。即便在艰难的时期,其他人转行或是破产,他都能安然度过。
一份来自美国AQR资本管理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伯克希尔公司承担单位风险的收益,为0.76——低于很多投资者的预期。一些基金经理声称,他们承担单位风险的收益为1,甚至能达到2。
这意味着,巴菲特也是一个风险爱好者,但如他给股东的信中所说的一样,“绝不迷恋杠杆收益”。
“他的秘诀是,在保守的同时,又富有侵略性。”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他。
寻找“大块头”
过去三十年,伯克希尔63%的资产投资于私人公司,剩下的才是上市公司股票。1980年代早期上市公司股票占公司资产逾八成,2000年起SEC要求伯克希尔公司按季度披露其所有美国公司股票持仓,于是巴菲特开始渐渐增加整体收购的比重;2011年公司资产中的私人公司投资比例超过80%。
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商业王国,出售的产品小至袜子和棒棒糖,大至楼宇和飞机。2011年,伯克希尔拥有近80家控股公司。也因为如此,美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
2012年7月,巴菲特前列腺癌治疗前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一改往日对经济的乐观:伯克希尔东部铁路的煤运在下降,珠宝、家具的零售在下降,地毯的生意稍好些。伯克希尔旗下有全美最大的房屋建造商和第二大经纪商,砖的使用量和销售都在小范围抬头。
“最近两个月,美国的整体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是房地产业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抬头。我还是认为只有房屋销量好转了,经济才可能真正好转。”巴菲特说,“过去一年,欧洲除了希腊之外的大多数地方,没有出现大的衰退。但是在最近几个月,经济出现快速下滑。这是之前没有出现的。”
更长远看,巴菲特仍然看好美国经济,并继续保持对资源及新能源行业的一腔热爱。
2012年6月,旗下的公务机运营商NetJet公司斥资96亿美元分别向美国和加拿大飞机生产商购买425辆新飞机,并在中国珠海成立合资公司,意欲进军中国公务机市场。伯克希尔旗下的IMC公司还向美国矿业公司沃尔夫在韩国的钨业务投资7000万美元,过去几年,钨价已翻倍;10月,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又宣布收购两个风电场项目。
巴菲特同时在搜寻更大块头的猎物。2012年上半年,巴菲特曾不惜抛售希望持有的股票,渴望拿下一项高达22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2010年收购BNSF铁路公司的265亿元的收购计划,但计划最终未能成行。
巴菲特投资的公司近来也麻烦不断——康菲溢油事件,沃尔玛深陷墨西哥贿赂门,强生频频产品召回,富国银行被美国政府指控按揭贷款欺诈,比亚迪被大力唱衰,而所有美国国内的报道都无一例外在比亚迪之前特意加上“巴菲特持有的”。
二季度,伯克希尔索性减持20%宝洁、25%卡夫、大约2/3强生股份。巴菲特说,因公司正遭受产品召回困扰,可能会出售更多的强生股份。另外还减持VISA,以及金融数据公司Verisk Analytics股份,以确保有200亿美元现金在手。
“如果今年没有合适的(猎物),明年可能会考虑超过300亿美元的收购。”巴菲特说。
小报大亨
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媒体集团,正在装下他这一年来在报纸行业大举扫货的战利品。
2011年底,巴菲特囊中还只有三份报纸——持股长达40年、占股23%的《华盛顿邮报》,1977年买入的《布法罗新闻报》以及2011年末才买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不到半年后,巴菲特又相继以1.42亿美元收购了Media General旗下63份报纸,并增持连锁报业Lee公司股份至20%。
2012年6月,巴菲特又宣称要买下得克萨斯Bryan-College Station Eagle,这家报纸有123年的历史,而发行量只有2万份。
这的确像一个怪诞行为——过去六年,即使算上数字版广告,报业的广告收入已经下跌一半。全球整个报纸行业的收入,甚至不抵Google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收入。
巴菲特是个狂热的报纸发烧友。他的父亲曾经是报纸编辑,母亲出身办报世家,而他自己的原始资本来自上学期间递送的50万份报纸。他曾经亲自提供线索给他收购的报纸《奥马哈太阳报》,而报道最终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直至今日,他仍坚持每天读五份报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以及《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为了在非洲旅行时能读到《华尔街日报》,他甚至不惜斥资让飞机空运。
“技术变革使报纸在很多关键领域丧失地位,比如国内新闻、国内体育、股票行情和就业信息。那就让它们去。我们的任务是主宰地方性的重要内容。”巴菲特在给出版商和编辑的信中写道,“你们要完全覆盖地区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是当地的体育赛事。如果你写的是读者他自己和他邻居的故事,没有人会终止阅读。”
“你们应该像过去一样对待公共政策的议题。我拥有强烈的政治观点,但是伯克希尔拥有报纸——而我并不拥有。”他继而写道,“我确保,我的继任者会继续遵循我在这封信里提到的‘不插手’原则。”
对很多人来说,这更像是个价值投资者失去理智的笑话。
“你真的要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去报道高中球赛,当他记完笔记发完照片,发现Facebook上已经满是球赛的照片和故事了?”有人调侃称。
“这种错误并不意味着伯克希尔一定会亏损。考虑到这些报纸是以跳楼价买到的,如果巴菲特收购的任何一家报纸在未来十年倒闭,巴菲特仍然可以从利息和报纸拥有的房地产上获利。”纽约大学教授Clay Shirky说。
这很像半个世纪多前,巴菲特从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这位颇有些悲观主义的“证券分析之父”曾于1932年在《福布斯》发表文章称,看待企业时更多考虑的是倒闭价值而非存活价值。大多数都按照公司已经倒闭,即关门并被清算时的价值来思考一只股票的价值。
不管是出于感性还是理性的考虑,巴菲特显然自有打算。“我们会继续买下更多的地方媒体。”他青睐那些有很强社区意识、中小规模以及具有长久历史的社区报纸。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相关文章:
巴菲特收购两家加州大型风电场
经济学人:巴菲特成功秘诀新解
巴菲特的现金观:现金是一种看涨期权
步步推理:从巴菲特 宠物狗到中国增长
Dalio论黄金 QE3 中国 欧洲 全球经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