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7, 2013

商品价格波动性的消失(下)——2008年商品价格疯狂走势再现?


2013年01月17日 09:13    
文 / 莫西干
在2008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有证据表明,正是负的收益率曲线鼓励所有大宗商品领域的生产企业制造一个供应不足的市场,虽然可能是无意识的。至少从生产的角度上是这样的。
毕竟,如果现金只能投资于负收益率的长期资产,那为什么要把大宗商品这样的短期流动性资产转换成现金。持有商品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真的希望出售,也到等待一个好价格再出售。
在我们看来,负收益率的力量可能是2008年商品价格疯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之后当然是发生了金融危机。危机使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崩溃式下滑,虽然生产企业大幅削减了产量,但商品市场还是再次陷入了供过于求。同时,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库存承担融资成本的高价格市场环境也消失了。
但是,供过于求也给生产企业和中间商提供了一个新机会,至少能暂时地从期货市场赶走一批进行持仓套利交易的投资者,因为那时的市场多亏不断唱多的投行报告,都希望通过建立库存赚取亮丽的回报。
现在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高盛的观点可能是对的。商品价格低波动性的时期很快就要结束,价格要么会上涨要么会下跌——而今天的去库存化行为正是明天上涨行情的驱动因素之一。如果未来价格不上涨,那么期货投资者必然需要根据负利率环境下的融资成本调整持仓,这会导致价格下跌。所以,这意味着市场存在足够的力量和动力放大波动性——可能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
如果下跌,那么商品生产企业将重新通过削减产出控制市场,让价格保持在损益线以上,这就能刚好满足运营成本和消费需求。
如果上涨,吸取了2008年的教训,价格应该会避免过分上涨。
第一,2008年的经验告诉生产企业,把价格推得过高只会短暂地带来盈利水平的增加。长期来看,过高的价格会摧毁市场需求,价格会暴跌,而更坏的情况是,经济因素会驱动市场寻找商品的替代品。
第二,因为沙特阿拉伯和战略原油储备扮演着隐匿的石油中央银行的角色,它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应对油价暴涨可能给系统带来的稳定性风险。
在这个环境下,很容易想象,商品价格将长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
当然,负利率环境也可能象2008年那样,把波动性大规模放大,这可能使我们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周期——过分地抬升价格导致市场需求崩盘,再导致价格崩溃,最后会导致社会寻求替代的方案,避免对大宗商品的过分依赖。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似乎正符合这个故事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