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4日 11:19
文 / 若离
在刊于财新《新世纪》的署名文章中,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预计,去年没能带来高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今年也不可能成功,但各国政府仍会沿用,2014年可能因此爆发通胀危机。
以下内容为华尔街见闻归纳,非原文转载。
时危看将 货币政策大任难当
谢国忠指出,结构性改革难度大、见效慢,所以决策者通常会避开财政政策,选择阻力较小的货币政策促进增长。
货币政策表现如何?
2008年-2012年,美国的基础货币四年内增加两倍多,中国的M2翻倍。这堪称现代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实验。
但“初步证据表明,实验效果不彰”。
谢国忠以治病救人作比。按常理,假如服药后未见效,有两种可能原因,要么用错了药,要么剂量不够。
而现在各国政府的表现说明,他们判断原因是后者,但如果判断错误,反而会医死病人,换言之,将导致全球滞涨。
伯南克做不成格林斯潘第二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8年至今促成美国推出四轮QE和一轮扭转操作,并将利率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极低水平,旨在缓解资产缩水的压力。
但美联储的方式未能在四年内重振经济,QE最突出的副产品就是股价上涨。
谢国忠认为,在债务过高时期,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球经济都在经历通胀,伯南克无法取得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成绩,制造资产泡沫不能创造经济繁荣。
谢国忠称,美联储很难通过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终止。他预计美联储会接受通胀。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下图可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CPI走势,灰色部分为衰退期。
中国的转折点
谢国忠称,中国的货币政策就是扩大版的美联储政策。所以,中国增加货币供应同样在促进增长方面收效甚微。
中国2012年M2增长13.8%,净融资额与GDP之比为30%。谢国忠预计,同期GDP实际增长3-5%。
谢国忠认为,全球经济可以看作一个债务泡沫。在这个泡沫机制里,中国过度借贷投资,西方过度借款消费。
当西方要被迫减债时,中国增发货币也无法有效增长,反而招致人民币贬值。
重振经济唯有改革
谢国忠认为,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工资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国家政策。
技术影响力更大,对发达国家白领一族的冲击才刚开始,这些劳动者的工资受到挤压,工作岗位减少。
谢国忠为发达国家开的药方是,高度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高效的收入再分配,以及住房、医保和教育等生活成本低廉且有效。
问题在于,这样的方法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收益,而且可能触动多个行业的既得利益。
谈到中国,谢国忠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凭借低成本劳动力获得高速增长,而在分配增长成果时,政府利用资产通胀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通胀其实成为将收益转移给政府的一种税收。在经济飞速增长时还承受得起这种税的负担,但增长放缓后,通胀的税也难收了。
过去中国能用通胀得利,但现在西方国家面临债务危机,中国不可能靠出口创造资产泡沫。
今年中国政府可能还是着重改变观念,以此振兴资产市场。
通胀大爆发
谢国忠认为,各国增发货币最终只会带来通胀,不会重现过去的增长好光景。
发达经济体通胀率低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不景气。他们的经济与劳动力成本关系很大。
推动通胀爆发的因素是劳动者人数减少,或者输入型通胀预期和工资需求上升。这两个趋势都在加剧。
而新兴经济体已经处于高通胀时期。除了印度,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都没有贬值压力。只要美联储加息,这些国家的汇率就会暴跌。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You are welcomed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