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10日 15:53
文 / xiaopi
FT:最新的商品证券化潮流会造成与次贷危机同样的灾难吗?
逻辑很简单。如果通过对库存商品杠杆化-即将商品库存作为抵押物,这一资产抵押证券化过程来鼓励银行向无力还款的人发放次级贷,商品的这种类似杠杆化过程是否会造成房屋次贷一样的危险?
先把大型商品贸易商放在一边,考虑下在每天的生产中用到这些商品的小企业。
将大宗商品库存作为贷款质押品是业界通行做法。
问题在于,如果这类企业囤积库存并非出于常规的商业目的,而是为了获得资金以及对商品投机。这种过程认为推高了对商品的需求。
将这些商品质押的贷款打包进入一个产品,将其出售给希望能够拥有商品敞口的买方投资者。突然间,就有了直接的融资渠道来进行这种投机更严重的游戏。
到了大型玩家那里,这种游戏就进一步超越了“贸易融资”的范畴,尤其当这些玩家设立许多SPV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时候。
下面是Rosenblatt Securities的首席市场分析师Brian Reynolds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大约一年多前,这种被我们称之为商品“次贷化”的趋势加速。华尔街正在越来越多的操作围绕大宗商品的结构化融资交易,这让他们赚了钱,同时也使他们面对商品价格下跌时更加脆弱。我们知道许多投资者认为(或至少希望),在经历了1990年代打包管道和电信资产的产品的灾难性记录以及过去十年的房屋次贷后,如Dodd-Frank法案这样的金融市场改革措施已经消灭了结构化金融产品的疯狂。当Dodd-Frank法案被提出时,它设想衍生品都以标准化的形式在交易所和清算所进行交易。我们认为该法案反而推动更多非标准化、有毒且不透明的结构化产品被创造出来,而这一切看起来在距离该法案实施还有2年的时候已经发生了。
这确实是重要的趋势。然而,正如Reynolds指出的,这些产品的数量难以统计,因为他们大部分发生在表外:
事实上,这一结构化浪潮无法量化。我们知道这会让习惯于与数字信息打交道的投资者失望,但这就是结构化金融产品的特点。许多结构化金融交易并不公开。大部分投资者,甚至那些在债市的投资者都无法确切了解1990年代或过去十年结构化产品的进展,直到这些公司,如安然、世通和花旗,被迫出售时。但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华尔街的商品结构化交易,比如使用结构化票据和互换,甚至直接使用商品作为抵押物。
Reynolds认为,这种趋势显著增加了未来一年里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尤其是因为这些结构化产品通常带有上下限设置(caps and floors)。
他总结道:
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这将使得投资者在下跌的市场中持有不想要的多仓,这将促使更多的抛售。这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在黄金上发生多次,而我们听说在石油的95美元和80美元附近区域有很多此类的支撑。一旦油价跌破这些支撑位,将导致结构化产品参与者进一步的抛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