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5, 2013

John Plender:美元是唯一真正的国际储备货币


2013年03月14日 21:57    
文 / yichen
 
 
John Plender: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主宰的时代已经过去。”自07年次贷危机以来,这样的说法就不绝于耳。
 
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造成美元走弱的直接原因。亚洲,中东等美元外汇储备大国纷纷急于摆脱QE给外汇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减持美元储备。
 
即便去年欧债危机忧虑处于高峰,全球资本回流美元之际,仍然有许多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将会在未来取代美元。
 
然而这些对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否定言论是站不住的。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劲表现足以让市场暂时忽略炙手可热的财政赤字问题。
 
- 上周五公布就业数据大好于预期,显示出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劲;
- 财政赤字的增长速度相比GDP的增速有所下降;
- 刚刚公布的联邦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美国的银行系统远比欧洲的更加完善;
- 预计本年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2%以上,而欧洲增长率为0甚至更低。
 
可以有一定把握的说,美国将是首个退出量化宽松,提高利率的国家。
 
另外,在市场灵活性,创新能力,能源独立上,美国的经济结构也要远远好于欧洲和日本。
 
针对人民币是否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这一争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认为:就美国在经济,金融,军事方面的优势地位,美元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地位不会下降。
 
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货币系统将形成“1+4”的格局。强势储备货币1代表美元,其他次强势储备货币分别是,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
 
尽管日元的国际化之路走的并不顺利,但不可否认日元仍是亚洲的最具国际性的货币。日本的对外贸易中有30%-40%是以日元结算的。而中国至少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人民币成为储备性货币将是一项长期的计划。
 
欧债危机还未平复,欧元的稳定性不如美元。“安倍”政策可能延续日元的贬值。从金融危机中走过来的加元和澳元也存在诸多潜在问题。
 
目前美元正在走强,这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拐点。UBS的高级经济学家George Magnus指出,过去美元走强给拉丁美洲和亚洲带来了不利影响,威胁了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国家的经济繁荣。
 
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脱离了大宗商品密集型经济,在从投资转向消费的过程中寻求经济增长。经济力量从西方转向东方还需时间的检验。

本站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